這是陳博士的看法,我是覺得


1.站在政府立場,有做防疫措施鐵定比甚麼都不做來得好


2.站在民眾立場,施打疫苗有沒有效,有沒有副作用是重點


3.政府統計數字不可信 


4.用國內新疫苗來給國人施打,是拿國人的生命做實驗。


 


剛才要睡覺之前,內人發現公視正在重播<有話要說>,要我來看,結果就熬夜看到現在。

這個節目是今天白天現場播出,本來製作單位有透過出版社邀請我上節目,但出版社認為不妥,而婉拒邀請。據說,邀請了很多學者專家,但絕大多數婉拒,因為這個問題實在敏感。結果,四位受訪來賓有三位贊成施打,一位反對,反對的高醫師自己有打諾華疫苗,但不讓他的小孩打疫苗。

整個一小時節目,呈現訊息一面倒,而且焦點一直模糊不清,反而是主持人感覺上還比較一針見血,感覺上有點站在反對的一方(其實是因為要平衡一下正反雙方的聲音)。這個節目,是我心目中相當優質的討論性節目,但今天這一集,卻因為來賓的立場與洞察力,讓人有隔靴搔癢的感覺。

五十年後再來看這個問題,可能會覺得挺幼稚的。還好我沒上節目,否則我會很鬱卒,在攝影機前不知如何把一籮筐的不同看法講清楚(卻還要兼顧盡量不得罪人)。

節目當中,醫藥記者洪素卿講了一句話很對,那就是醫療是很有<門檻>的。四位來賓,一位是疾管局局長、一位是醫學會理事長,一位是台大小兒科教授,一位是醫藥記者,共同談論這個疫苗的問題,其實全台有幾位觀眾可以徹底聽懂談話的內容? 講錯了誰會發現? 講出自已以為是的論調,有誰又能洞察其中謬誤?

舉例來說,政府有設立施打疫苗的賠償專案,可以給受害者申請,但試問,如果被疾管局認定為和疫苗無關,請問,拿得到賠償嗎?

再舉例,台灣的衛生署非常驕傲地宣佈施打H1N1疫苗的嚴重不良案例是481萬分之93,所以非常低,但問題是如果疾管局堅決否認該不良案例與疫苗有關,那是否列入統計呢? 疾管局驕傲地宣佈,台灣的通報不良案例,低於美國,所以暗示台灣的國光疫苗比美國好,但試問,怎麼不查證一下,是否因為台灣的通報系統比美國差呢?

我在此呼籲,不要被數字遊戲所愚弄。我在美國念醫學院的時候,統計學教授第一堂課就告訴我們,統計學可以很容易被操弄,而達到設計者的特殊目的。試問,有多少人聽到統計數字的時候,就奉為金規玉律?

我只能說,目前疫苗的真正問題,可能要五十年後才能被大眾認清。

唸小三的大女兒前陣子學校施打H1N1疫苗,全班三十多位學生,只有三位沒打。兩三天之後,三位沒打疫苗的同學,有一人發燒。其餘三十多位有打疫苗的同學,有三位發燒。所以,到底該不該打呢? 到底打了有無防護效果?

有一位忠實的讀者,是一位藥師,受我的影響沒打疫苗,周圍所有其他的醫護人員全都打了疫苗。結果,其他所有打疫苗的同事通通有感冒症狀,只有這位藥師沒感冒。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獨孤求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