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 : 利空未出盡 底部還沒到
從2007的次貸風暴,延燒到2008年的二房、雷曼、AIG...等國際級金融大海潚,冰島、阿根廷、烏克蘭...等國家破產危機,到現在傳出整個產業陷入空前危機,恐慌性的經濟事件層出不窮,2008年第三季全球經濟正式陷入衰退;全世界的政府為了拯救經濟,採取了極激進的寬鬆貨幣政策,FED把短短一年把利率由5.25%降到1%,但貨幣政策無效,最後聽從克魯曼的建議,舉債預支未來擴大內需,印鈔票救經濟。
現在美國政府又面臨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問題,原打算以7000 億美元救金融業,但占美國年產值比重相當高的汽車工業突然又出現破產危機,政策只好轉向解決產業危機,但國會的意見卻相當紛岐。
台灣政府繼消費券後,再提出6000億元大企業紓困專案,其中是否疏困DRAM業者,又引發各界的討論與撻伐,雖然這6000億元並非由政府拿錢出來援助,僅由代表政府的信保基金提供保證,讓銀行可以順利展延大企業的融資,或增加貸款給大企業週轉,但若產業並無前景最後還得走向破產倒閉一途,最後所欠下的鉅額債務,仍由全民買單。
當美國汽車業或台灣DRAM業倒閉,有三種人將面臨災難,第一種人“股東”、第二種人“債權人”、第三種人“員工”,股東的災難是逐漸實現,例如股價腰斬後腰斬,最後變雞蛋水餃,再變成廢紙一張;債權人則是幻想突然破滅,債權可能由100%突然變成0%;員工則是突然失去工作,生活陷入困境,衍生社會問題。另外靠這些大企業奶水的下游中型企業、協力廠商有多少,這三種人有多少實在難以評估。
汽車業、DRAM業倒閉,持有公司債或銀行債權不保,公司債持有者大多為金融機構(或投資機構、保險機構),商業銀行則扮演銀行債權人角色,因此企業倒閉金融業也將是最大的受害者,金融業在承受衍生性金融商品之苦後,再次得面對產業倒閉之痛。企業倒閉後,地方政府的稅收將極速減少,最後無法償還發行的債券,地方政府債的債權人還是金融機構。員工失去工作後,失業率攀升,民眾的整體消費能力將逐漸衰退,這些失業者向金融機構的車貸、房貸、信貸也無法償還,最後銀行亦將成為受害者。
「貨幣戰爭」宋鴻兵會提出明年春夏第2波金融海嘯更慘烈,引爆點是企業及政府債,大概就是這個推論,前者發生的機會很高,後者發生的機會比較小,因為地方政府背後還有中央政府,還可浥注資金。
為何美國為了7000億元要救金融業或汽車業吵翻天,因為不把汽車業救活,金融業最後也可能走入死胡同,就如同有人提出應該就房市而非救金融業,道理相同;大家還記得三國演義中,周瑜用計讓曹操把戰船用大鐵鏈鎖死,孔明借東風火燒連環的故事嗎?每個產業就如同戰船,股東、債權人、員工代表船上戰士,金融業者將這些船與人緊密的聯合在一起,當房地產業著火,藉由CDO東風,讓連接的金融業著火,延燒到汽車業、電子業...,有投資人棄船逃生、有投資人被迫斷頭,有員工前途茫茫,有員工失去飯碗。火燒連環船,“英明”的政府們在資源有限、意見紛岐、官僚體系~的情況下,到底是要先救船還是救人,要先救金融鎖鏈,還是產業戰船,難題一樁接一樁。股市到底在跌什麼?為何不敢反彈,甚至不敢也不敢守,或許答案乎之欲出了。
引用至 http://tw.myblog.yahoo.com/jack-economic/article?mid=3232&prev=-2&next=-2&page=1&sc=1#yartcmt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