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操國內基金就不用嚴格把關嗎 ? 賠這麼多還有七百多億急著想釋出
對國外投資就嚴格把關 , 根本就是政策性的差別待遇
不想讓資金外流
深感不滿
工商時報 2007.12.27 募海外基金 央行嚴把關
陳美君、陳碧芬/台北報導
台灣股匯報酬率在國際間墊底,企業、散戶們心向海外,但是資金想要出走,還得先通過央行這一關!投信業者透露,近期送進央行審查的新募集海外基金,都必須承諾同意「百分百避險」,央行才會順利放行。
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分析,台灣今年的股、匯平均報酬率差,股市比新興國家市場差、匯率也遜於歐美國家,造成國人偏愛投資海外,投信業者銷售的海外基金今年強強滾,導致國內資金外流嚴重,讓央行非常頭痛。
就基金運作的成本分析,投信業避險成本將因此至少上升一至二個百分點。市場人士認為,在行情好時,這些錢可以從操作績效中彌補過來;但現在全球金融市場波動大,操盤難度相對高,業者傾向能省則省。
根據金管會證期局資金顯示,第四季通過央行審查的海外基金,包括日盛「全球抗暖化」、瑞銀「全球創新趨勢」、摩根富林明「新絲路」、安泰ING「全球氣候變遷」等。投信業者私下表示,想通過央行審查,百分之百避險是必要之務,第四季通過央行審查的海外基金,「都是經過完全避險」,才能獲准出去的。
面對市場的發展,央行稍早並未要求業者完全避險前,投信業者多半採取「一籃子貨幣」避險,不僅能減少損失,甚至可能獲得投資收益;但央行要求完全避險後,避險成本則增加一至二%。
投信業者表示,多出來的避險成本必須自行吸收,但相對於國內投資商品,海外的商品報酬率,還是更能吸引投資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