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一直上漲   被迫買房

 

從泡麵到進口車都悄悄漲價 通膨已來襲,明年物價漲更猛?

 
 
·5 分鐘 (閱讀時間)
 
 
從泡麵到進口車都悄悄漲價 通膨已來襲,明年物價漲更猛?
 
從泡麵到進口車都悄悄漲價 通膨已來襲,明年物價漲更猛?

文 吳靜芳、鍾張涵、楊孟軒 圖片來源:王建棟攝

萬物齊漲!從泡麵、牛排到汽車,都掀起漲價潮。國際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紛紛創新高,通膨已是現在進行式,它會持續多久?這波通膨哪裡不一樣?

10月底,王品集團調漲旗下品牌約5%。接著11月初,泡麵也傳出要漲價的風聲。車業龍頭和泰也跟進,交車期長達半年的5款豐田進口車即起漲價,漲幅2%到3.4%。

業者轉嫁成本,將愈來愈有感

漲聲不斷,從經濟統計指數就可以見到端倪。躉售物價指數或國際常用的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大漲,代表終端市場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也會應聲跟上。歐美各國生產者物價指數年增率這半年飆到歷史新高,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跟著破紀錄,歐元區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創13年新高,美國更創30年新高。

「這是全球現象,」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執行長吳大任指出,疫情間台灣廠商生產成本已經上升,但消費者物價指數沒歐美反應這麼激烈,是因為長達3個月的三級警戒限制消費活動,商家成本上升壓力難以轉嫁消費者,蠢蠢欲動的物價因此被壓抑。

但當三級警戒降為二級、防疫政策鬆綁後,人流再度湧現,物價也開始往上。10月又碰上五倍券刺激內需消費,商家漲價,將上升成本轉嫁消費者的可能性隨之增加。從8月開始連續3個月,台灣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都突破2%的通膨警戒線。

通膨已是進行式。吳大任指出,商家積累半年的成本壓力,會導致第4季漲價潮更猛烈。

餐飲業再不漲,獲利至少砍半

 

跟民生最相關的食物,是消費者最有感的漲價搖滾區。聯合國10月糧食價格指數創2011年7月以來新高,比去年同期上漲31.3%。餐飲POS系統開發商iChef統計,近3個月商家食材成本上升約15%,加上高抽成的外送營收佔比持續上升,若以去年淨利率10%的業者計算,再不漲價,獲利至少砍半。

價格上漲原因主要是極端氣候造成產地歉收、影響供給,譬如黃豆、棉花價格分別一度創8年、10年來新高,令市場警戒。但疫情帶來的人力短缺、航運運費飆漲,也墊高了食品供應鏈的成本。大宗原物料外,整體製造業的漲價狀況,也或許會延續到明年。

晶片繼續缺,電子廠憂長短料

「零件缺貨又漲價、塞港、航運又貴,供應鏈大亂,你說終端廠商怎麼可能會想要自己吸收?」一位IC設計廠商主管說,「在我看來,東西(終端產品)變貴、通膨是有可能的!但是,如果在消費性電子領域,最明顯的還是車用、筆電或手機,得看廠商有沒有品牌力,沒有品牌力,漲價也沒人買!」

宏碁董事長陳俊聖曾說,通膨依序會發生在股市、地產、大眾物資、消費性產品,「前面三個都已經發生,」而筆電屬於消費性商品的第四順序。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資深總監陳子昂說,這一年來,三種情勢導致半導體市場需求急遽成長、晶片產能供不應求,包括:去年疫情衝擊,宅經濟帶動筆電需求;下半年起,智慧型手機與車用電子市場又開始回溫,整體市場已開始往「供不應求」的局勢發展,而中美貿易戰所引起的轉單反應仍然持續,台灣半導體產業鏈位居連鎖效應的最核心。

進口車大廠開第一槍

車廠可謂是最靠近消費者、終端漲價的第一槍。車用零組件缺料、塞港問題未解,再加上日前中國一波限電狀況及東南亞疫情仍嚴峻,都衝擊產能。

不少國際汽車大廠已陸續減產,進口車如賓士、保時捷、凌志等品牌,都已藉由新車型上市來宣布調漲或即將漲價;日系龍頭豐田上月對外釋放「有獲利壓力」的訊息,果然,和泰本月就宣布豐田5款車漲價,包含熱賣的家庭房車Camry。

晶片荒、缺料、中國限電減產,讓全球汽車供應鏈疫後復甦面臨極大挑戰。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半年,所有東西漲定了。吳大任指出,值得注意的是這波通膨跟以往大不相同。

這波通膨的起頭,是去年年初疫情大流行導致的人力短缺、供應鏈危機、各國量化寬鬆猛印鈔票,加上積極的財政支出刺激需求,進而促成大宗原物料價格起漲,這也是台灣目前表面看到,供給成本上漲造成的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

儘管如此,因供應鏈危機引發的缺料、搶料問題,反映需求遠遠大於供給,超額下單、搶購、囤貨讓短期需求暴增、價格上漲的需求拉動通膨壓力,也對推升物價產生一定的作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獨孤求敗 的頭像
    獨孤求敗

    選擇權搖錢樹 專業投資 | 選擇權教學

    獨孤求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