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7歲、戴著銀框眼鏡、手滑hTC手機下單,身著白襯衫、西裝褲,一派上班族標準裝扮的林勤揚(化名),即使走在路上擦肩而過,也不會讓人聯想他的身價已經逾3億元,手握近1億元股票部位,每年在股市賺的錢約600到900萬元,比薪水多出2至3倍。他能坐擁這些財富,並不是靠爸靠媽一族,完全是靠自己縝密的投資理財規畫與操作紀律,才能讓萬丈高樓平地起。
林勤揚來自一個小康家庭,父親是公務員,母親是家庭主婦,儘管生活不用他操心,但為了多賺點零用錢,大學期間在就讀課業繁重的藥學系之餘,仍擠出時間去屈臣氏等服務業打工,邊賺錢邊歷練社會經驗。不過,有件事卻給他不同啟發。
家住天母的林勤揚每天下午看到從號子出來的人都有說有笑、去吃香喝辣,跟打工扛貨、出賣體力賺辛苦打工錢的自己有著極大落差,心生嚮往,後便開始研究如何辦到。於是他大三那年拿著從小到大辛苦存下來的30萬元投入股市,一有空就跟著有錢人進出號子,請教老先覺經驗,也在圖書館借了不少投資理財書,用心苦讀,抱著不貪心獲利15到20%就出場的策略,很快地在大學畢業之際,藉由股市操作,買了輛30萬元豐田中古代步車,含車子價格,當時身價已經翻了1倍,來到60萬元。
對財富有旺盛企圖心的他,雖有藥師資格,卻不願意當個只領固定薪的藥劑師,想當業務去外面世界闖一闖,進入了起薪4萬5的日商藥廠工作,2年後已累積500萬元資產,再跳槽至美商藥廠,12年前被台灣的新藥公司挖角,轉職前,不含房地產,身家已有3000萬元。
買股不貪心 賺15%就好
錢不會憑空天降,靠著紀律和配置,林勤揚在20多年間把資產滾了1000倍,不到退休年紀,財富就已經達到自由。
林勤揚效法有錢人的好習慣,重視每分錢的價值,不過度鋪張享受,即使薪水隨著轉職和能力已大幅躍進,還是積極的投資理財。他把薪水全數交給老婆,每個月向老婆領5萬元的生活費,卻常常花不到5000元,中午更是一顆蘋果就打發。旅遊時,他和許多有錢人一樣,重視隱私低調,不要求奢華行程,只因「沒必要炫富把自己暴露在危險之中,」然而他卻願意花錢升等商務艙,因為「能就近觀察有錢人。」
林勤揚坦言他深受母親影響,在理財上相當注重風險,傾向保本型商品。經歷過戰爭時代苦過來的林母,一有錢就定存,還堅持放在認為不會倒閉的郵局裡。多年下來,林勤揚用四三三哲學來管理他的財富。
以動產來說,林勤揚會將40%鎖住,不會動它,組成的成分是現金、外幣、定存,以作為保家立命的錢財;30%作為高風險投資資金,追逐現今熱門題材,保持流動性;剩下的30%即為應變財,專投入認為中長期有機會獲利的標的,或是高風險股票套牢,卻還想逢低加碼的。
重視風險 鎖住4成現金資產
現金、外幣、定存等商品的報酬率都遠不及積極操作股票,為什麼還要把1億多元放在一攤幾乎不會動的死水中?林勤揚回答:「很簡單,就算我眼光再不好,把60%都賠光了,至少還有40%資產,不會餓死!」投資股市前幾年,林勤揚看好房產市場,重押太平洋建設,不料到最後竟以下市收場,慘賠90萬元,把頭幾年賺到的錢賠去一大半,努力全化為烏有,壓力瞬間湧至。為了記取教訓,使得他無論如何都要留下保命錢,而且隨著年紀增長,比率一路增至4成。
林勤揚持有他國貨幣作為避險用,但獲利若達15%也會先出場。近期他調高外幣配置比率,從2年前開始持續買進新加坡幣,新幣愈貶愈買,他認為,一則新加坡離台灣飛行4小時,距離近、歡迎有錢人移民;再者,持有新幣也算間接持有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卻能直接避開未來中國內部政經衝突的情勢。目前,他持有約2000萬元新台幣等值的部位,未來將持續加碼到5000萬元台幣。
「我怕賠,就很謹慎。」所以進場一定要遵守「二三五」規則,就是進場前先設定目標總額,一定是先買2成、再買3成、再買5成。另外他也會盡量到第一線去實地勘查被投資公司的經營情況,例如他會站在誠品商場的入口處觀察人流和提袋率,再決定是否投資。萬一股價不如預期,林勤揚設的停損點在25%,就一定要出場。
即使資金不虞匱乏,林勤揚仍建議應該積極和銀行往來,像他幾乎各大銀行都曾往來過,保持良好授信紀錄,在他買下桃園房子時,往來的銀行竟然同意以2%不到的利率、貸款9成給林勤揚,讓他保有更多資金可靈活操作。
積極與銀行往來 保持良好授信
而認真做功課,仍是林勤揚成功投資的不二法門。找自己熟悉的產業,不解讀二手資料,至今每天花2小時研究國際情勢,甚至會花幾10萬元買國外付費網站資料庫,用原文閱讀第一手資料。生活中認真觀察,隨時留意趨勢變化,不讓自己因為富有而怠惰,多次找到逆勢中的抗跌股、冷門股提前布局,像先前看懷舊電影《我的少女時代》後就大買華聯股票,後來華聯被收購,一張賺了6000元,「人家是去看電影,我是去看股票!」
最後,他強調要不吝嗇捐款,每年,林勤揚會將總收入的10%樂捐宗教和窮苦人家等,「讓錢滾動、正向循環,為賺回10%才能有動力去賺更多的錢!」
轉貼 http://money17988.com.tw/note-detail.aspx?aid=4710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