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紅利重新分配!以前分給員工的,現在分給你!
員工分紅費用化的疑慮,導致聯發科市值短期內跌了2,200億元。但是危機就是轉機,瞄準分紅費用化的趨勢,你,就能選對未來的鑽石級股票。
(文)曠文琪、林宏達
這是一場電子風暴。跌!跌!再跌!
從七月開始,IC設計股股價狂跌,至今股價腰斬者比比皆是。在風暴下,聯發科的市值一縮水就達二千二百億元,不只董事長蔡明介的口袋,直接少了八十六億元,投資人更是哀鴻遍野。
IC設計股,向來是台股的明星,然而,這次暴風中心卻從這裡成形,而且暴風眼就在類股績優生聯發科身上。過去八年,它每年都賺一個資本額以上,今年每股盈餘(EPS)更將挑戰三十五元。為什麼?
詭異的是,這場迅猛而肅殺的風暴,「也沒多少人真正弄清楚它。」高盛證券分析師莊培勳說。更棘手的是,沒人知道風暴何時結束?
剛被《亞元》(Asiamoney)雜誌票選為「台灣最佳分析師」的法銀巴黎證券董事陳慧明說,此一風暴的背後,除了美國次級房貸的環境因素外,還有一個關鍵原因,「就是員工分紅費用化!」他說,自己入行十一年,除了網路泡沫化時,他第一次在半年之內,看到類股可以群體被殺到打對折。
十一月二十八日,電視上投顧老師高喊著,分紅費用化對電子股獲利根本沒影響,投資人應勇敢買進搶反彈。然而此時,高盛證券科技部主管金文衡卻帶隊,到海外跟投資人說明這項新法令的來龍去脈。
同時,他們還發表一份關鍵報告,剖析這個股票市場的新遊戲規則,結論是:「市場尚未完全反映出此疑慮(意思指股價底部還未出現)。」
員工分紅費用化,真的只帶來負面影響嗎?事實上,它卻可能造福八百一十萬個股民,除了股價腰斬,給了股民現在入場挑選股票的好時機外,它也正讓科技業員工與小股東之間的財富重新分配。新貴,不再只是科技人的專有名詞。
員工分紅費用化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會釀成這場風暴?
顧名思義,這是規定台灣企業發給員工的股票分紅,必須列為帳面上的費用,而且還須以股票的市價認列。
為什麼要這樣做?二○○二年七月十八日《亞洲華爾街日報》的頭版頭條,就有答案:「台灣高科技業大量發紅利給員工,是全世界最慷慨的企業,卻造成投資人的權益劇減。」
類似的問題,五年前也發生在美國,美國企業所發的股票選擇權當時也沒被列為費用。投資大師巴菲特(Warren E. Buffett)就說:「當公司把有價值的東西給員工,就是一種酬勞,如果不放在損益表上當作費用,該塞到哪?」
然而,一下子要導正已經扭曲二十二年的制度,這個影響有多大?以聯發科二○○六年的員工分紅來試算,費用化前,近百億元的員工分紅費用並未被計入損益表的費用項目。這不但無法反映公司真實的獲利,也代表股東必須用高於實際股價八.八元的代價,買進聯發科,變相幫公司埋單員工分紅成本。
根據證交所的資料顯示,去年全台灣上市櫃公司,「虛胖」的盈餘金額,就達到新台幣一千三百億元!如果除以八百一十萬個股民,平均每個股民為企業支付員工紅利的金額高達一萬六千元。
因此,員工分紅費用化,對小股民來說,其實是一大利多,可以幫大家找回財報上消失的千億元,也讓台灣與國際遊戲規則接軌。
然而短線來看,在新規則上路前,股民、企業主與員工三者之間,一場三角心理戰已經熱烈開演了。這場心理角力,不確定性極大,成為短線股價的最大利空,也引爆了這場電子風暴。
外資不敢下手 企業不公布配股比率,EPS 難估
「員工分紅費用化,將稀釋獲利,對高配股比率與高價類股衝擊最大,尤其是電子業的IC設計類股。」美林證券分析師程正樺說。以二○○六年為例,除了聯發科以外,訊連科技、思源等公司,營運將可能由盈餘變虧損;瑞昱、全懋等公司的獲利也必須打三折。
因此,即使IC設計股跌幅已深,外資仍不敢下手,因為各公司分紅配股比率將會左右獲利水準。「大家(指企業主)都不願意公布明年要配股多少(比率)。」分析師私下透露:「現在我們猜整體IC設計股,是在兩成到兩成五左右。」
「這大概是第一次,我們算EPS,還要把老闆的良心、想法都猜進去。」陳慧明笑說。
除了猜對配股比率還不夠,因為股價是每股盈餘乘上本益比的結果,當台灣電子股整體的盈餘集體下修,本益比未必會按照同樣的比率上揚,因為這還需要國際市場做平衡。「明年合理的本益比,該怎樣定」,也成為他們下不了手的原因。
外資一面猜測企業主心思,一邊摸索著新的評價模型,畢竟在最混亂的時候,就是考驗功力的時刻,這也形成市場喊價落差極大的有趣現象。以聯發科為例,目前外資對其目標價從五百元到七百九十元都有人喊,將近三百元的估計落差,前所未見。
相對外資的保守,本土法人卻積極得多。國泰投信投資研究處副總經理張雍川就表示,股價跌深後,其中長期投資價值已經浮現。十一月底至今,台股大跌,但IC設計個股在投信買盤回流下,已經持續反彈,投信法人持續買超偉詮電、義隆、瑞昱、矽創、智原等個股。
即使明知聯發科剛下修第四季獲利預估,本土法人搶進還有一個陰謀論的想法:「公司想先殺低股價買入庫藏股,以後可以配給員工。」
企業猶豫加薪 與同業展開一場保密防諜戰
只是,公司為何不表態?「說少了,怕員工被挖走,說多了,對公司獲利也會有衝擊。」旺宏總經理盧志遠說。「先說絕對沒好處,競爭對手在後面加碼怎麼辦。」一位IC設計公司董事長也說。
唯一表態將配股比率訂在二五%到三○%的IC設計公司類比科是怎樣想?該公司高階主管說:「醜媳婦總要見公婆!現在市場氣氛這麼混沌,老大聯發科又不說,小弟只好自己跳出來,看多少可以把這個疑慮散掉啦,反正不講,股價也躺在那裡
互相保密外,企業之間,卻又充斥著恐怖平衡。
十一月九日,內湖光寶大樓旁邊的餐廳,以鴻海、廣達為首的電子十哥人資長,低調的陸續走入。上一次,這些掌管超過五十萬名員工薪酬的人資長願意坐在一起,是兩年前,討論外派中國人員的身分界定問題。這一次,他們討論的是,員工分紅費用化後,公司該不該調整員工底薪的敏感話題。
這是個很簡單的數學公式。過去若企業決定以一千萬元當做分紅,在現制下,是以每股面額十元去計算員工分紅的配股數,即員工共分到一千張股票,未來如果是以每股市值五百元計算,那麼就只能分到二十張股票,員工收入縮水五十倍。「等於以前你努力一年獲得的,未來要花五十年努力。」勤業眾信會計師巫鑫舉例。
「該不該用加薪,還是其他方式來補償員工所得損失?」「如果要加薪,還會動到退休金設計,牽連太大,」「還是用限制型股票,或是認股權證?」大家七嘴八舌的討論,希望訂出個主要基調。
「如果形成都不加薪的共識,至少我們宣布不加薪,就不會被員工抗議……。」一位不願具名的與會人資長說。
大家忙著找共識,是因為在年底前,企業會陸續跟員工談明年展望,「快要亮出底牌了!」人事顧問公司藝珂總經理陳玉芬說。「氣氛平靜,但骨子裡波濤洶湧。」惠悅企管顧問公司副總經理李彥興說。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