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命是有限的,這是缺點,亦是優點。假若人的一生沒有盡頭,那麼人也就沒有奮鬥的動力,人不會懂得珍惜生命中的點點滴滴。該如何運用有限的生命,才是我們必須探討的。


 


寫得很好,死亡是那不願面對,不能說的禁忌,我們都喜歡喜事,故把結婚視為人生最重要的事,可以爲了婚禮籌備大半年,但很少人事先籌備自己的喪禮。面對死亡,是讓自己更珍惜生命。人生最可怕的,莫過於在人生已經不可能再從頭開始的時刻裡,卻對自己有過的一生感到後悔、不值得!那麼,人要怎麼活這一生,才會覺得值得呢?我們曾否認真地想過?


 


 


 























何不先寫墓誌銘?

 

作者﹕廖頤婷
 








 

新聞報導,有中學老師在課堂上請學生寫自己的墓誌銘,並且必須以第一人稱為主詞,在書寫自己墓誌銘的同時,學生們因此思考自己人生究竟想要追求些什麼,當生命不再延續之時,最能夠總結一生的話是什麼?然而家長的意見卻相當分歧,認為小孩子不懂事,書寫墓誌銘為不吉利的舉動:連哲學家都弄不透死亡的問題了,更何況學生?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這是缺點,亦是優點。假若人的一生沒有盡頭,那麼人也就沒有奮鬥的動力,因為時間永遠沒有用完的一天,人不會懂得珍惜生命中的點點滴滴。然而在面對生命中將消逝的這點上,人都是恐懼的,死亡似乎代表的是失去了希望,這在神話中,潘朵拉的盒子裡唯一留下來的東西,也將隨著生命的消逝而消失,我們不再有改變自己人生的機會。因此人們幻想出了死後的世界,天堂、極樂世界、地獄等,無不都是在企圖延續人的生命。

海德格說,存在始於被遺棄。我們人的生命的開始是無法自己決定的:當我們意識到我們存在的同時,我們已經存在,而且是不可改變的事實。我們可以說被母親拋棄,從原有的「無」之中被丟出,孤零零地活在這世界上。我們只能接受我們已經註定存在的情況。

我們無法像芥川龍之介裡頭的河童一樣,決定自己要不要被生出。如果真的是這樣,我想當年我還在母親的肚子裡,即將出生之時,我可能會選擇不要面對這個世界。畢竟世界充滿的競爭以及壓力、充滿無可奈何、充滿失望。然而,若不是這無可選擇的存在,我又怎麼可能體會到快樂以及美麗,善良以及單純?終有一天,無論想或不想,我們終究會「回歸」死亡,人是向死的存在,該如何運用有限的生命,才是我們必須探討的。

報導中的老師說得好,生命的意義在於生,而非死。懼怕死亡沒有意義,因為懼怕不能讓死亡不來。懼怕死亡,不過就是害怕自己沒有完成自己的願望,因為活著的這段時間,充滿無限的可能性,也因此我們可能感到無所適從,不知該往哪條路走。

所以不妨思考,當這一切結束的時候,我們想要留下什麼?想要給自己什麼樣的評價?我們希望以什麼樣的方式離去?是恬淡如水抑或是轟轟烈烈?是眾人擁戴,還是千山我獨行,不必相送?寫墓誌銘這個舉動,至少確立了一個大方向。現代人常感到生活空虛,原因無他,正是因為沒有目標:我們可以去任何地方,所以我們也到達不了任何地方。哲學家思考人生意義不下千年,得到的答案很多,但都不能讓每個人滿意,因為每個人都是唯一的個體,所以對於生命自然有不同的渴望以及解讀。

在求學時期所建立的價值觀,往往影響一個人的一生。這位老師所做的,正是要讓學生能夠思考自己的生命意義,中國社會往往忌諱談論死亡,我認為這種想法是需要改進的。我們忽視死亡,不代表它就不存在。在還年輕的時候,思考自己的墓誌銘該寫些什麼,而因此往自己所決定的方向前進努力,或許,就可以避免當生命將逝之時,對於這一生的結語,竟是無從下筆的悲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獨孤求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