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利維耶·塞邦 Olivier Seban
1960年出生於法國。
初中到高中,他被學校開除了三次;他曾懷疑自己只能做名電視維修工;23歲時創立第一家公司,被別人欺騙賣掉這間公司後,第二間公司又倒閉幾次創業,他32歲成了百萬富翁,35歲賣掉公司退休。退休後,他從事房產投資和證券投資,1999年年底到2000年年初的股票市場繁榮時期大賺了一筆。


2000年他離開法國,舉家遷往澳大利亞。然後他改行成為理財師,通過互聯網組織證券培訓課程及研討會。
「人人都知道如何賺錢,但只有富人才知道如何獲取財富」。奧利維耶·塞邦在他的書《人人都能成為有錢人》中,鄭重寫下了這一句。他問自己的小女兒:為什麼感覺自己是有錢人家?她說:「因為我們擁有一切想要的東西!」
塞邦說,心靈自由來自財務自由,而非奢侈品。關於致富,他有一些經典的總結:


致富不會比變窮花上更多時間,真正讓你致富的唯一一件事不是決定去做,而是真正去做。


致富的方式之一,不是辛勤工作,而是聰明地工作。勤奮工作可能讓你加薪,但其實是使用金錢的方式決定你的未來。


不是有錢人,就只能當窮人,想躋身「薪富族」,需要的是想要變有錢的欲_望和三個階段:儲蓄→投資→保護財產。
奧利維耶·塞邦有「法國版富爸爸」之稱,他擔任理財培訓師、出版投資和致富書籍,向全世界灌輸他「人人都該有錢」的觀念。現實中,他早在35歲就實現財富自由,不必工作、享受生活。一個出身草根的人如何做到這些的?


「你好,我是奧利維耶·塞邦」


塞邦的生活看起來像是一個四幕的話劇。平淡的童年和混亂的中學,屢敗屢戰的創業時代,從百萬富翁到財富自由,最後一幕是新世界的自由生活。
1960年,他出生在法國一個普通的工薪家庭,童年生活平淡,度過了雜亂的學生時期後,他意識到自己應該趁年輕的時候做點什麼,尤其是在成家之前,「但當時我並不知道這個想法會改變我以後的生活」。
父親想讓他成為電視維修工或加油站工作人員,但由於厭惡上學,塞邦想盡方法、故意製造混亂讓學校開除他,分別在初二、高一和高三被開除了三次,成了家裡的恥辱。雖然討厭在校學習,但他卻極其聰明,把時間用在了新鮮事物上:八十年代初恰逢微型計算機誕生,賽邦說當時的情況與2000年極其相似,遍地都是機會,但他選擇了創業。
「和那些充滿前途的坐辦公室的工作相比,我還是更喜歡自由自在的生活以及和我的朋友們在一起。」23歲他成立了第一家公司,這個公司的運營基於影視軟件系統:像今天複製電子音樂一樣,當時除了少數人使用書面資料外,大多數人都在複製電子資料。他的想法很簡單:人們要想複製文件就得付錢!他向軟件公司出租原版文件資料,再賣給那些需要複製的人,由於是巴黎唯一個經營這類生意的,他很快取得了成功,人們在公司外排起了長隊。蘋果公司的成功說明,簡單的東西往往效益最好:塞邦經營的項目雖然容易理解,但效益卻相當可觀。然而,過於自信致使這家公司隨後陷入了困境:一個買主支付給了一張不能兌現的空頭支票。在差不多一年沒有盈利後,他將公司轉賣給了別人。
26歲時他又開了一家供應電腦零件的公司。因為沒有抵押物,銀行拒絕了他五千法郎的貸款。他換了一家銀行,以買車的名義取得貸款,獲得了新公司的啟動基金。憑借前一個公司的經驗,最初階段生意還不錯。可由於他不善管理,這家公司再次倒閉了。可他另一間公司卻經營的很好,利潤以每年三位數遞增(四年內資產從零增長到一千萬法郎)。1990年,塞邦把公司管理權交給了別人,每週只有兩天去公司,當時他的年收入相當於100,000歐元(工資加股息)。35歲時,他把公司賣給一個競爭對手,退休了。
退休之後塞邦除了發展個人愛好(研究科學技術,例如神經語言學工程和催眠術)外,還投資購買了一些房產,他發現原來可以依靠貸款,不花一分錢就能買到房子。他還參加了交易所投機方面知識的培訓課程,並在1999年年底到2000年年初的股票市場繁榮時期大賺了一筆。
2000年他舉家遷往澳大利亞,通過互聯網組織了很多證券培訓課程及研討會,成為一名「理財培訓師」。塞邦說,他願意分享這些經歷,是想說明財富不只屬於富人。他曾一無所有,也曾懷疑自己,但最後還是成功了。經歷教會了他很多:


如果在第一個困難面前倒下了,將永遠不會有今天所取得的成就。


通過經營公司積累財富並不是唯一的手段,也不是最容易的方式。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股票和房地產是不錯的致富方法。


我們都有可能成為富人,唯一要記住的是:要進行相關知識的培訓。


致富公式


增加資產、控制和減少負債、讓收入永遠大於支出。
塞邦提出的理念和所有「致富高手」說的並無二般。但他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和由此積累來的大量經驗之談。
一次,他準備買入一間15萬歐元的三房公寓。於是跟銀行協商把二十年貸款利率從4.5%降為4%,這樣貸款總額省下9600歐元(含利息和本金)。同時他跟屋主議價,讓對方願意給他5%的折扣。這樣一來,貸款金額將是14.25萬歐元。跟原先的貸款和屋價相比,共省下20508歐元。
塞邦的邏輯是:這筆2萬歐元是落入自己的口袋好,還是讓對方賺去?買得越便宜,日後轉手賣出時的價格空間會越大。現在假設你整年因折扣省下的錢有1,000歐元。每年把這1,000歐元以年報酬率5%進行投資,十年後就會多擁有13206歐元。
他還經歷過一次交易,房屋開價是40萬歐元。他讓賣主曉得他有意購買,但沒明確還價(他準備出價35萬歐元)。有一天賣主突然去他家拜訪。塞邦意識到賣家一定急於出手,於是他開價28萬歐元現金,對方立刻接受。他後來才知道,那個賣家半年前在布列塔尼半島買了房子,無法同時負擔兩份房貸。
別以為塞邦無往不利,他常常因為開了太低的價錢被攆走,「但你不須買下整個區域的房子。只做成一筆交易就足以讓你持續致富」他說。他有個秘訣:透過中介公司買屋,而靠自己賣屋。跟個人談判更困難,因為很多人不習慣做交易,一旦覺得出價太低,即使合於行情,他們也很容易就不快或動怒。
1995年,他偶然遇見一筆更好的交易。一個叫山姆的英國人三年都沒繳過房貸,但銀行卻沒扣押房子,只是利息不斷累積。山姆想回英國生活,賣掉房子還債,但很難找到買主,塞邦提議由自己買,條件是他來跟銀行談判如何解決高達250萬法朗的債務。跟銀行員大吼大嚷後他成為房子的主人,只付了74萬法朗的欠款,簽約隔天他以200萬法朗轉手賣出。
這一次塞邦的邏輯是:銀行想彌補壞賬損失,負責這個案子的人也想盡快結束,對金融機構而言這是爭訟而不是有游泳池的地產。塞邦雇了律師聯繫貸款銀行,寄出他的提議和一張簽字並驗證過的支票。他認為是支票讓銀行做出了決定:你證明你有能力付款時,把賣主的底線往後推,更容易達成目標。
成功投資的一個原因是合理的買價。所以,議價能力至關重要。塞邦認為,大家對於金錢的行為態度普遍模稜兩可:
絕大多數人渴望擁有金錢,金錢卻普遍受到厭惡。窮人藉此合理化自己的窮困狀態,富人選擇低調生活,不願張揚。
人人都想賺錢,卻鮮少有人真正試著去弄懂金錢運作規則,藉此獲取最大好處。這樣畏首畏尾的行為,多半源自對金錢基本運作的懵懂無知,或是擔憂他人的看法。
然而,我們天天都在使用金錢。「有錢人」懂得讓金錢為自己效力,對未來毫不憂心,「窮人」引頸期待每月的發薪日,一旦要把金錢投注在日常開銷以外的地方,便擔心失去它。在機會降臨時,這種膽怯反應往往麻痺或阻止他們行動。如此一來,他們錯失換邊的大好良機。


社會生活首先是經濟關係,金錢無處不在,這意味著我們的經濟行為和決定無可避免左右生活質量。所以,我們只有兩個辦法:繼續發牢騷或者馴服金錢。


對話奧利維耶·塞邦


你在23歲時候開始創業,抓住了PC誕生的機遇。似乎後來每次創業你都抓住了時代的機會?
秘訣是要聽你(未來)客戶的需求並為他們提供能改善生活或生意的幫助。如果你能幫助他們更成功或者獲得健康,就會有人願意來買你的東西。但重要的是有道德。因為如果賣東西只是為了賺錢,你的業務將不會持續太久。
不要猶豫,要創新,區別於競爭者——如果你和其他人一樣,就只能用降低價格來與競爭對手抗衡。
你是如何開始投資的?
是在九十年代,房地產業在第一次海灣戰爭結束後幾近癱瘓。大家都害怕買房子,但那階段我買了大量的房地產,五六年後以2~3倍的價格賣掉了。那時我很少在股市上投資,因為(歐洲)利率很高,把錢存在銀行,每年有8%~10%的利息。
我曾向大家解釋過如何利用別人的錢買房子:利用銀行信貸及少量的租金。如果現實不符合此公式,我勸你不要買房,因為你總會認為市場估價過高。
作為財務顧問,你認為「賺錢和管理風險」哪個更重要?
投資總是有風險的。簡單地說,回報(投資收益)越多,風險就越大。從另一層面理解,就是:風險越小,回報越少。
一般情況下,我勸那些沒多少錢的人去冒最大風險,因為即使他們只有1000歐元來投資,失去這部分錢也可以很快賺回來。相反,如果一個人拿出全部家當30萬歐元或更多,就應該選擇風險小的投資。
你傾向於選擇哪種投資方式?股票、基金、債券
對金融市場來說,我青睞於選擇套利基金進行投資。它很少受到股市的影響,獨立於大盤走向而穩步發展。在股市變化不定的時候,我也買債券,收益也很好。我只買少量的股票,股票太動盪,跌的快,而且幾乎不上升。
最後,我還是青睞投資房地產,儘管它屬於一個疲軟的市場,但正是在這種情況才會產生好的商機。在這個動盪的時期,很難給投資者建議:因為他們對風險的理解經常跟你不一樣。
最難的是心態。你發現,要想管好他們的錢,先要管好他們的恐慌情緒。我還是要建議大家,安心地放好90%的錢,拿出10%來冒些風險。
你在投資上取得成功的要素是什麼?聰明,機會,勤奮。
要在投資上取得成功,尤其要具備敏銳的辨別意識。
對房地產而言,一定要謹記:找到買家比完成一筆交易更有價值。而買家能不能買,要看他是否付得起錢。如果市場價格過高,那麼買家較少,剩下的都是賣家了。使房價降下來的方式就是大家都想把手中的房子賣出去。
我的投資哲學可以概括為:從不在自己不懂的事情上投資。比如:我總是弄不明白為什麼有些貨幣能夠時升時降,因此我從不碰外匯;當我的投資不影響我睡覺的時候,我才著手進行投資。我明白,100%地掌握風險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如果我對某項投資有不祥預感的時候,我會忘記它轉向別的事情。
我的投資黃金法則就是別和大部分人做同樣的事情。當市場每年上升20%~30%時,小的投資者就被輕而易舉獲得收益的希望吸引了——他們往往在價格上漲了好多年後買入,此時職業炒股人都已經撤離了。不要忘了,大樹永遠都不可能長到與天齊,在價格上漲3~4年甚至更長時間後,千萬不要猶豫,一定要賣掉。
你如何看待未來的投資機會?對中國市場感興趣嗎?
我們剛剛經歷了一場比較大的經濟危機。儘管對亞洲市場及經濟高速增長的發展中國家影響較小,我還是認為房地產市場在未來的幾年內將會下降。金融市場是非常難以保證的。這也是我比較願意投資套利基金的另一原因,因為它們不太受到股市「過山車」的影響。
我不瞭解中國市場,這也是我為什麼願意待在歐洲市場的原因。但我知道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強國,這將給所有想變得富有成功的人士提供大量令人難以置信的機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獨孤求敗 的頭像
    獨孤求敗

    選擇權搖錢樹 專業投資 | 選擇權教學

    獨孤求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