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http://www.guitarutopia.com.tw/front/newsDetail.aspx?id=27
最近常被「請教」一個問題,其實是個老問題,就是:如何進入流行音樂界?或是:我想把原有工作辭了,去搞音樂,這樣會不會太瘋狂?
想想我曾經回過的答案或建議,也真的蠻好笑的。有「哀兵必勝」的絕地反攻哲學,也有以成功者經驗(大頭症患者)分享的私房祕訣,也有警鐘般的叫大家不要作夢的勸世文⋯,好笑的是,這些好笑的回答將繼續好笑下去,只是換了些字眼,請大家繼續以好笑的心情看下去。
首 先,我們觀察一下,為何父母親讓孩子去學鋼琴、提琴甚至出國念古典音樂會比較放心,但看著孩子彈吉他、打鼓和搞樂團會擔心?答案就在這二條路線的盡頭的景 象。走第一條成功的話,可能是演奏家、教授,差一點的話至少也是老師,再不行也可以陶冶性情、氣質加分,嫁個好人家。走第二條呢?成功的話是張惠妹、五月 天,中等的就是一堆music workers(我也是其一,講得好聽一點是musician),從唱片產業鏈上的生產者到街頭藝人不一而足,最差就是改行(改行不見得不好,但努力了半 天不是為了改行)。而這些一缐大咖都還年輕,前半生的成功還不足以說服父母們成為畢生的典範,況且傳統觀念的成功還包括結婚生子、生活方式等多面向的總 合。所以,第一條路可以認真走,第二條玩玩可以,我相信絕大多數父母是這樣想的,第一條,可控制;第二條,風險高。
歐美日的確有一些年長 而德高望重的流行音樂家,而不是像我爸說的,最後非得去夜總會討生活,我剛入社會想當樂手時是這麼安慰自己的。而後來也的確證明歐美這些甚至年輕時荒唐不 羈的搖滾咖,到老依然吃香喝辣,受人崇拜。我也同意台灣確實愈來愈接近歐美曰,也開始重視流行音樂家,但我得說,當年看了一堆流行音樂社會學或是分析流行 音樂的書,書中說的大部分都沒有發生,更沒有人料到音樂產業走到今天會變這樣!這樣是怎樣?就是這個產業要靠政府補助才能撐下去!此外,也沒人料到,台灣 花錢發片,大陸演出賺錢這樣的邏輯。
表面上看起來大家都在組團創作,實際上市場持續萎縮的結果就是,能量一定得往外走。外是哪?就是同文 同種的大陸(講到種這個字,不得不佩服韓國,他們不需要你懂韓國文化、學韓文,一樣讓你聽他的歌,買他的片,拜他的偶像。韓國還真是有種)如果市場是大陸 (有人不屑中國市場,那是自欺欺人),那你應該規劃一個方向去努力,不管是音樂上或文化交流上或生意上。就像愛爾蘭的U2,瑞典的ABBA,冰島的 Bjork(碧玉),必須攻進美國的排行榜,甚至不唱母語也行。就連英國樂團的英國腔還不能太重!順便告訴你,當年披頭四去德國宣傳的時候,德國人還誤以 為自己出了個這麼棒的英搖團,可見多少年前歐美音樂早就想吃來吃去了。(以上這一段電影界應該也適用)
講這些其實太沈重,太難笑了。我只是被問如何入行不是嗎?
入 不入行不是最重要的,重點是隨時得讓自己處在行內的狀態比較難。周杰倫不能等紅了才開始練鋼琴,蔡依琳的肌肉雖然是紅了以後才練起來的,但她十年來不吃油 不吃甜,加上從不間斷的國手級體能訓練,你要不要試試看?個人能力天賦確實佔很大部分,但我認為意志力才是決定你在不在行內的關鍵。所以,當年少的你立志 要成為此行中人,那就少哈啦,少在網路上屁,多學習,多練琴,多思考,多創作吧!
至於機會,我幾乎可以說,台灣是全世界機會最多的地方, 不相信你可以問來台灣闖蕩的外國樂手。但你得花多一點耐心(這等於是跟上一段一樣,花時間保持在入行的狀態),不能因為一點挫折或否定就停擺,搞不好你是 大器晚成型的。說到這一點,我又必須批評速成心態和一窩蜂心態,其實流行音樂範圍很廣,很多點子都可以發揮(例如女子十二樂坊,明明是中國樂器,卻給日本 人搞起來了),台灣業者固然受限於經營成本和收益時效,給人一種現實的感覺,但個人修鍊卻非得自己規劃才行。如果你怨恨修錬了好多年卻無法實現夢想,也許 運氣不夠好,長得不夠帥,但真工夫還是可以讓你變成傳奇的老師,有朝一日還是有可能班師回朝、敗部復活的!身邊這樣的例子太多了,多到寫不完(今年金曲獎 台語最佳男歌手謝銘祐即是)
雖然音樂是外放的表達,但它是一個內省的思維活動,必須不斷在具有美感的狀態下排除錯誤,你在眾人面前表現的 時間不到你私下練習的千百分之一,這也就是每週上課一小時,必須花一週去消化的原因,你必須關起門來練習練習再練習,沒有人想聽沒練好的東西。很多世界一 流的樂手裝得很天才,其實私下練得像傻瓜,只是沒告訴你而已。
搞了半天,還是很沈重很難笑,但好笑的是,這和幾年前的回答似乎也差不多,只是素材新了點。我想過幾年再回答一次,恐怕也是一樣,就像歌寫再屌還是逃不過寫五線譜的命運,無法掙脫的感覺真不賴,誰叫我們活著?!
最後以著名英國作家尼爾.蓋曼給藝術大學畢業生的話共勉:藝術是你此生的救贖,不論你的人生遭逢什麼變故,make good art!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