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空中大學中部地區主任 



國政會財政金融組兼任研究員


謝明瑞

在亞洲各國的經濟中,台灣曾是一顆耀眼的名星,不論是總體經濟的表現,或是國民所得的增加率,都貴為亞洲四小龍之首,一九九七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亦不能撼動國內的經濟體系,其傑出之表現被譽為發展國家的「經濟發展典範」,亦是世界各國中「經濟奇蹟」的締造者;曾幾何時,台灣在亞洲四小龍的經濟表現之排名中,已是敬陪末座,若再不急起直追,未來的經濟前景堪虞。


在亞洲各國中,台灣,新加坡,韓國,以及香港由於經濟表現突出,而被譽為亞洲四小龍,在民國七0年代,台灣在亞洲四小龍中,不僅出口增加率高居首位,且其出口金額連續六年領先其他三小龍,此外,在同一時期內,以美元計算的國民生產毛額增加率與每人國民生產毛增加率,在四小龍中也是列前茅,故被譽為是開發國家中的「經濟奇蹟」,台灣人在世界各國中亦因此而享有“富有”的盛名。然而,在最近的幾年中,台灣在亞洲四小龍的地位每況愈下,特別是二千年以後的經濟表現更差,其排名己降為四小龍之末了。


為了解台灣在亞洲四小龍中的地位已大不如昔的窘境,不妨用國內外的一些重要統計數據,來說明台灣的經濟情勢之變化情形;日本貿易振興會曾在2003年的六月作了兩項調查,一是對在日本的外商公司,針對亞洲各國企業的環境給予評分,在問券所列的八個國家與地區中,台灣的排名為最後一名;二是對日本在亞洲各國投資的日本企業中,就當地的企業經營情形作問券調查,結果台灣的排名也是敬陪末座。或許日本企業的調查不甚客觀,那不妨再看看萬事達國際組織在同一段時間內所作的調查,其針對跨國企業的經理人進行問券調查並作分析,結果發現企業經理人在投資所在地國家與地區的創業能力中,台灣的排名為倒數第二名。


國外的研究或許太過於主觀,那不妨來看看國內的相關報導,根據行政院主計處歷年來所發佈的統計資料顯示,在八0年代的後期(1982-1987),台灣在亞洲四小龍的排名中,不論是出口金額、出口增加率、國民生產毛額增加率,或是每人國民生產毛額增加率,都是高居首席;然而,在九0年代的未期,台灣的經濟表現每況愈下,特別是在二千年以後(2000-2002)的表現更是令人擔心,不論是出口增加率、國民生產毛額增加率、每人國民生產毛額增加率,還是經濟成長率,其在亞洲四小龍的排名中均已敬陪末座了。


到底是什麼權的因素,讓台灣在亞洲四小龍的排名中由盛而衰,由貴為高居首席而淪為敬陪末座,這可能有不同的觀點,政府常以“國際經濟情勢不佳”、“sars的衝擊”、“美國經濟景氣衰退”等理由來作解釋,然而,這種理由實在是不具說服力,因為不僅是台灣受到這些因素的不利影響,亞洲其他的三小龍同樣受到不景氣的波及,因為這是世界性的問題,每一個國家的經濟環境都無法倖免,然而,為何新加坡,韓國,香港的表現會超越台灣呢?


事實上,台灣在亞洲四小龍的經濟地位之所以淪為末座,主要是與台灣的投資環境惡化有關,而投資環境之所以惡化又與政治環境的變遷有關,其中,政府決策的不確定性讓企業經營者無所適從應為主要因素,由於政策搖擺不定,讓企業界的投資裹足不前,因此,民間投資的意願減少,部分的業者暫緩在台灣設廠,部分的業者則在大陸的磁吸效應下,前往大陸重起爐灶,造成國內投資金額愈來愈少,經濟表現每況愈下,因此,台灣的民間投資在2000年達到1.55兆元的高峰以後,隨即急速下滑,在2001至2003年之間,台灣的民間投資金額約滅少了1.31兆元,約等於少了一年的投資額,而這也是台灣的經濟表現會淪為亞洲四小龍的主要原因。


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台灣曾是亞洲四小龍的典範,曾幾何時,台灣成了寂寞的小龍,因為缺少了經濟的動能與誘因,面對經濟上的困境,台灣若不能政經調合,去除為了政治而可以犧牲經濟的民粹之不當觀念,則後勢堪虞,長此以往,台灣很快地將成為無法發聲的寂寞小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獨孤求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