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野心的銀行家

渣打銀行集團全球首席執行長


從財務長到全球首席執行長,冼博德如何在短短3年,帶領155年歷史的老銀行,創下許多跨國購併案功績,成功進駐印尼、韓國、巴基斯坦及台灣疆土。

採訪/劉佩修、單小懿 整理/單小懿

你可能想都想不到,一個手戴Swatch手表,年僅四十五歲的銀行家,就是他,讓全球排名第六十一名的英商標準渣打銀行,一舉拿下二○○六年《The Banker》最大獎--年度銀行(The global bank of the world)。這個讓一百五十五年老店煥然一新的幕後推手,就是渣打集團全球首席行政總裁的冼博德(Peter Sands)。

別看冼博德只有四十五歲,滿頭的灰白頭髮下充分展現的是一個銀行家強烈的企圖心,從二○○四年開始,冼博德帶著渣打在中東、非洲和亞洲各地積極開疆闢土,快速購併印尼寶玉銀行(該國第七大)、韓國第一銀行(該國第八大)、巴基斯坦聯邦銀行(該國第八大)、和台灣新竹商銀(該國第七大),也因為戰果輝煌,被《The Banker》評比為「世界最有企圖心的銀行」(most desirable bank in the world)。

用神準眼光開闢疆土 拿下「世界最有企圖心」的銀行勳章

標準英國紳士風範的冼博德,購併的眼光神準,二○○五年購併韓國第一銀行一役,渣打比HSBC(豐銀行)多押了三億美元得標,事後證明,一年內,讓渣打稅前淨利從一億一千六百萬美元達到了四億五千萬美元。

事實上,冼博德的戰功不只如此,短短五年內,他讓渣打的總資產從二○○二年的一千一百二十九億美元,快速增加到二○○六年的二千六百六十六億美元,成長了一.五倍;而稅前淨利也從十二億六千萬美元,快速增加到三十一億七千萬美元。

這個英籍的跨國購併高手,最擅長跨文化購併,當別的國際銀行仍以本國市場做為基地時,冼博德卻早已把非洲、中東和亞洲當成本國市場。你很少看到國際銀行的CEO,出現在非台北的風城新竹大街上,但是冼博德就能,就像他戴著Swatch全球跑一樣,既有銀行家的實用性格,又能融入文化時尚。

這個銀行界的新星,究竟有何能耐打下每場漂亮的購併戰,冼博德七月二日在新竹首度接受《商業周刊》獨家專訪,暢談每場戰役贏的關鍵,他說,他不為買銀行而買銀行,購併的目的,必須清楚知道如何建立新的組織成長平台,以下是訪談紀要: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二○○二年,你四十歲,成為一個一百五十年的銀行集團財務長,你如何取得內部信任來挽救集團獲利?

從內部改革到外部擴張 把非洲、中東及亞洲當本國市場

冼博德答(以下簡稱答):當時我立即面對的就是銀行獲利不如預期,而且客戶、通路、員工都遭遇極大挑戰。我的第一目標,就是改善獲利,加強風險控管和成本控制,幸運的是,我們做到了。如果你看財報,過去幾年我們呈幾何級數成長,兩倍、三倍,渣打這幾年改變非常大。

總的來說,我的策略分成兩階段。第一階段從二○○二年到二○○三年,集中火力調整銀行基本面,此階段的業績成長雖然沒有那麼快,但當時經由降低風險、改善成本帶來的獲利,意義重大。第二階段從二○○四年開始,我們透過投資和組織成長來擴大銀行規模,獲利明顯快速增加。

問:身為全球第六十一名銀行,你認為與其他資產上兆以上的銀行集團,如跟豐銀行相比,購併策略上有何不同?

答:我認為最大的不同,就是渣打比其他銀行著重在非洲、中東和亞洲。別的國際銀行,都是以本國市場為主,再向外擴展,但渣打即以非洲、中東和亞洲為本國市場。

我想先退回來說明一點,渣打的核心策略是組織成長,大部分渣打的成長來自於組織成長:如果你看看二○○六年年報,有三分之二的獲利拜組織成長之賜。所以我們選擇購併對象,必須與組織成長互補;我們不是為了成長買銀行,而是買新的成長平台。

以購併對象為成長平台 購併著重「有能力」協助組織成長

在成長平台策略下,每個購併案的目標都不同。購併韓國第一與台灣新竹商銀的狀況相似,我們想擴大分行據點。原本台灣我們只有三個據點,發展十分受限,現在我們有八十六個,有足夠的網絡支援更多的客戶。韓國情況類似,原本只有兩個分行,實在無法涵蓋這個國家內的客戶,但現在我們有四百個分行。所以這兩個購併背後的策略都是透過擴大通路,造就更大的獲利平台。

巴基斯坦聯邦銀行與當地原先的渣打銀行差不多大,大概都有五十家分行,所以購併的目的,是要衝上當地市場的前幾名。印尼的做法就不同了,我們與印尼企業ASTRO合資買下公營的寶玉銀行,但在當地渣打跟寶玉銀行是並存的,渣打負責管理高資產客戶和多國的企業戶,寶玉銀行負責消金和中小企業戶;印尼的購併給我們機會伸展觸角,接觸到互補的客戶。

問:購併銀行的過程中,你如何評估銀行的未來價值?你的指標?

答:當我們尋找購併機會時,必須從內部投資、每股獲利、現值等創造股東利益的角度考量。首先是基本財務面,要看購併的對象是否能支持並創造渣打獲利;其次是策略面考量,亦即這個購併是否有助組織成長,因為購併後不見得有能力促進組織發展。讓我舉個「有能力」(capability)的例子,我們購併了香港的安信信貸公司,這是一個很小的購併,但是我們把安信放款的技術轉移到韓國和印度市場,開發了當地的信貸市場,可見「能力」是很重要的。

以新竹商銀為例,最大的能力就是擴大網絡,帶給渣打不同的客戶,而這些台灣中部的客戶,很大一部分以進出口貿易為主,透過渣打的平台馬上可與全球五十國聯繫。

問:現在全球金融圈購併盛行,你認為購併過程中最常遭遇的三個難題是什麼?你建議如何解決?

答:購併者很容易感到過度興奮,導致最後付出太多錢,所以購併要注意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嚴謹分析合併的潛在效益。第二件事是要了解內部合併是項極大的挑戰,好比系統整合、更名;我們因為過去經歷過許多購併,所以知道怎麼做可以較為平順。第三件事是要想辦法讓雙方文化融合,渣打本身具有多元文化,相對比較知道怎麼與不同文化的人相處;這件事情意義重大,因為不在同一處工作的人,彼此極易發生誤解。

用溝通融合企業文化 讓員工擁有「全球一家」的感覺

我的建議、也是渣打的做法,用非常嚴謹的紀律去計算、分析數字,絕不妄自猜測,只從創造股東最大價值的角度思考。負責購併的必須是同一個團隊,他們可以從一次次經驗中學習。所有的購併都會遭遇到,人們害怕改變的情況,這發生在所有文化中。解決之道在於,當遭逢人因改變而抗拒的狀況,你得去聆聽與溝通,而溝通永遠不夠。

至於文化融合,很大一部分有賴溝通,好比我們為巴基斯坦和台灣舉辦的「Welcome Week(歡迎週)」,讓在地員工飛到世界二十個城市,介紹自己的國家,就是要營造一個全球一家的感覺,文化融合這件事,不可能一夜之間出現,需要時間讓人與人認識。

問:你小時候在馬來西亞長大,是否因此特別鍾愛購併亞洲銀行?

答:(哈哈大笑)我不確定這是不是個購併的好理由,但事實上,我真的與亞洲淵源頗深。除了父母都生在亞洲外,我太太會說中文,也曾經在台灣和北京念過書;原本她要跟我一起來台灣,但家裡有四個小孩,事情太多只好作罷。

今年復活節,我帶全家到四川和江蘇去玩。今年到目前為止,已經到過台灣兩次、中國三次、香港至少四次,與其他CEO執行長相比,次數應該算多的,我想常接觸應該有所不同吧。

問:如果讓你自我評估,你認為你的個人特質中有哪些長處,讓你晉升CEO?

答:哇,這是個好問題。(沉思片刻)我想我是懂得聆聽別人的人,也擅長簡化複雜問題,同時知道何時該做決定。我也很樂觀,因為我認為對生命有正面思考,是身為領導人很重要的特質;然而我不算計挑戰,因為身為銀行家,必須對各種風險非常警覺,才能確保評估正確的風險。這樣應該夠了吧?(笑)

問:多數CEO都戴名表,我發覺你戴Swatch?

答:喔!你喜歡我的Swatch?我倒不知道其他CEO戴什麼,可是我喜歡Swatch的流行、設計、時尚,也很實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獨孤求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