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不貼  對不起自己 對不起你們


 


所得與財富



「所得」指的是在一段時間內的工資、利息、租金、投資報酬,是「流量」的觀念;「財富」指的是某一個時間點的資產價值,包含持有的房地產、銀行存款、股票、債券、基金等,是「存量」的觀念。所得與財富高度正相關,所得高的人財富通常較高,但有時也不一定,例如所得高消費更高,所得高但投資失利,背了一大堆債務。各位一定知道,房屋、股票、基金下跌讓我們的資產縮水(財富減少),但並不代表所得一定會減少,朋友們可否曾仔細思考過所得與財富在經濟成長中扮演的角色是什麼。


凱因斯理論中,所得影響消費支出,消費支出影響國民生產毛額(GDP)。財富呢?房屋價格上漲沒賣就沒賺,股票、基金下跌沒賣就沒賠,對於可支配所得彷彿沒有影響,所以對於消費能力應該沒有太大影響,表面上看起來是正確的說法,但許多朋友可能和傑克經濟一樣不能認同,因為房屋、股票、基金下跌時,財富縮水將嚴重衝擊消費信心,這才是最大的重點。消費市場上流傳著一種訊息,只要股票大漲,當天看新車、逛百貨公司、上館子、喝下午茶的人就會變多,試問每個人都是已把股票賣掉,賺了錢才去消費,亦或是預期帳面上財富增值,預期所得可能增加,心情愉快才去消費。


次級房貸損失金額,到底讓全球人民「財富」縮水多少?七大工業國(G7)財長及央行行長會議星期六(29日)在日本東京舉行,重點討論如何應對美國次級房貸和經濟步向衰退的雙重危機。次貸風暴造成4000億美元的損失是共識,4000億美元到底是多還是少,對於一個國家可能是多,若全球共同承擔美國業障應該還好,美國一年國民生產毛額為13.7兆,次貸風暴0.4兆約占GDP2.9%


美國次級房貸危機擴大以及全球經濟成長減緩疑慮,又讓全球人民「財富」縮水多少?信用評等機構標準普爾公司,統計全球股市今年1月份,新興市場重挫12.44%,已開發市場回檔7.83%,全球股市市值蒸發52000億美元(約新台幣1664000萬元)。這是一個諷刺的事實,次貸風暴損失金額0.4兆,但股市市值損失5.2兆,是次貸風暴13倍之多,為何會有這種結果,各位朋友想過這個問題嗎?


經濟學者常以量化的數據評估某一事件對於經濟的衝擊,但卻忽略了群眾心理所衍生的連鎖效應,這些影響是無法量化的。為何新興市場連續五年經濟成長10%以上,股市卻可五年漲10多倍;為何法國興業銀行克維爾從事衍生性金融商品虧損50億歐元,卻引爆全球股災;為何網通泡沫損失金額930億美元,卻讓NASDAQ指數跌掉80%、台股跌掉70%,以上這些事永遠算不清楚也說不清。


每次談經濟基本面時,總是把消費支出拿出來評論,因為消費支出是GDP最重要的項目,所有的生產、或國際貿易就是為了滿足人們消費需求;以凱氏理論來看消費,消費可分為自發性消費及誘發性消費,誘發性消費受所得影響(這部分已談到許多次),自發性消費受預期所得(財富)影響(這部分尚未深入探討),自發性消費透過乘數效果,影響經濟更深遠。


假設有個人每年所得100萬,財富總值有房屋一棟市價500萬、存款100萬、股票(基金)400萬,共1000萬;當經濟不景氣,年所得變成80萬,將影響誘發性消費,例如原來每年旅遊四次,可能降為三次,原來五年換車一次,可能變成六年才換。但財富縮水影響自發性消費的力量更大,當房屋、股票跌20%,財富剩下820萬元,人們表面的說法沒賣就沒賠,可是資產縮水是不爭的事實,內心深處不斷的告訴自己,這波股票下跌虧損80萬元,需要一年的工作才能彌補損失,大部分人都會減少自發性消費,例如今年不再出國,原來打算換電腦、電視、手機...等都暫緩,影響所及比起所得降低還深遠。


以理論的說法,原來人們賺了錢會拿60%來消費,當所得100萬元減為80萬,將「間接」減少消費支出12萬元;但財富由1000萬變成820萬,可能「直接」影響消費支出20萬元(或更多)。換個方式來說今年所得會不會由100萬變成80萬還是未知數,即使真是如此,消費支出也是慢慢減少12萬元。但是隔壁棟房屋成交下跌20%、股票下跌20%都是即成事實,減少消費支出20萬元已成定局,最重要的是當大家減少20萬元消費支出,廠商生產的商品必須降價求售,或是必須減少生產,這些都會造成企業獲利減少。原來所得可能僅降為80萬元,但因財富縮水,影響自發性消費,廠商獲利降低,所得可能因此由80萬元再減少到70萬元,再影響誘發性消費支出6萬元,就這樣財富及所得影響消費、消費又影響所得及財富,這也是凱因斯所說的「乘數效果」。


所得影響經濟是「間接且緩慢」,財富影響經濟是「直接且迅速」,「乘數效果」很難評估、更難量化,因為牽涉到民眾的預期心理。就如同股市為何暴跌,因為股民存在著不趕快賣股票、贖回基金,後果將不堪設想的預期,這也是另類資本市場的「乘數效果」,資本市場透過股民的集體行為,將擔心的事化做事實,更讓經濟雪上加霜。


次貸風暴產生多少損失是可衡量的,但歐美房市創下新低記錄、或全球股市短短三個月下跌20%,造成全球投資人財富縮水,影響的層面則很難評估。次貸風暴影響所得,所得影響全球誘發性消費並不是最可怕的,但財富縮水後,造成群眾縮衣節食的想法,自發性消費遽降,透過乘數效果影響GDP才是最令人擔憂。


難道經濟就會因為這樣一直沉淪下去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我們有政府會研擬刺激經濟方案,就如同降稅讓人民把錢拿來消費,或是降息讓人民把存在銀行的錢,轉化成消費及投資的動能,不過這都必須時間,當G7財長發現事態嚴重開會,這就是「認知的落後」,當形成共識回到自己國家做成決策還需時間,這就是「執行的落後」,當執行政策後,還要時間發效,這是「效果的落後」。這也是景氣循環的道理,也是空頭市場永遠占有一席之地的原因。


引用 http://tw.myblog.yahoo.com/jack-economic/article?mid=440&sc=1#46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獨孤求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