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 : 這個問題值得注意
銀行最基本的利差收入都會成問題 , 商業銀行似乎歹寒東

 


工商時報2008.11.29銀行存放利差 1年不如1


【黃琮淵/台北報導】


  銀行哀哀叫!不光是業外投資受累,就連銀行的存放款本業,都面臨嚴峻考驗。根據中央銀行最新統計,今年第三季本國銀行存放利差為1.66個百分點,較第二季再度下滑0.03個百分點,是歷年來存放款利率最接近、利差最少的一季。


  存放款利差,過去是銀行主要收入來源,銀行付利息跟民眾收取存款,再轉手放款給民眾收利息,因此利差愈大,對銀行愈有利。但最近幾年,銀行存放利差一再縮減,無利可圖情況下,銀行只好狂推理財商品,積極開發手續費收入,或「錢進海外」買高收益商品,以達成獲利目標。


  根據央行統計,91年全年存放利差高達3.15個百分點,但今年第三季卻呈腰斬,只剩下1.66個百分點。這也意味銀行經營,有愈趨困難之勢。


  銀行主管指出,如果說銀行向民眾收進的每筆存款,都能全放款出去,1.66%的存放利差,扣除人事相關成本,可能還有些賺頭。


  但現在的問題在於,景氣走衰,企業投資意願低落,銀行考量風險也是謹慎放款,存入的錢永遠比放出去的錢「多很多」,無疑是讓受雙卡、次貸連續重擊的銀行業,經營如同雪上加霜。


  銀行主管分析,加權平均利率只是一個參考數字,如有些民營銀行推出高利定存,民眾的存款利息遠超過1.84%;此外,放款利率也會依個人財務、信用狀況和擔保品而不同,有些低利貸款利率甚至不到3.5%。一來一往間,銀行能賺的利差更少。


  央行官員表示,存放利差是用來觀察銀行獲利來源的標準之一,但絕不是唯一,尤其金融產品愈來愈多樣化,光靠做傳統存放款,很難在市場生存。但他解釋,如果存放利差低於平均值,代表銀行的存放款定價策略,可能值得探討,是否反映出實際資金成本與授信風險,主管機關都會關注。


  央行降息是否能扭轉存放利差「漸小化」的態勢?銀行業者表示,許多貸款利率都是逐季機動調整,要看第四季的統計,才會較明顯。


  但他認為,在金融危機之後,銀行對企業授信轉趨嚴格,在這種情況下,債信佳的企業,各銀行殺價、搶著貸,反觀債信不佳的企業,除了新貸案「無望」外,處處都被抽銀根。這樣看起來,存放利差要轉大很難,對第四季仍持較悲觀看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獨孤求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